前 言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南京、鎮江、揚州三地同為國家歷史名城,在地理上有一水相連的優勢,寧鎮揚處于長三角一體化、江蘇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地區開發和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的開發戰略等多個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從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尤其在歷史文化層面,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此三城歷來都是都是繪畫重鎮,是無數的文人墨客生活或駐留的地方,王羲之、李煜、 董源、韓熙載、王安石、李清照、秦觀、柳永、米芾、王士禎、石濤、龔賢、髡殘、揚州八怪...... 其間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是在金陵、揚州、鎮江等地之間來回駐足,他們的行蹤在江浙交織輾轉,是幾座城市都引以為經典的記載稱。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龍蟠虎踞,底蘊深厚,有“天下文樞”之稱,斯文秀麗,千載而下,文脈源遠流長,金陵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于南京地區的藝術流派,是繪畫史上重要的畫派之一。而發端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初南京的新金陵畫派,更是現在中國畫壇最具影響力的繪畫流派之一。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等畫壇名流曾云集南京,影響了新中國整體的書畫藝術的風貌。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揚州自古繁華,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揚州從來最多詞人與畫家,明清時期活躍于揚州地區的揚州八怪,清高狂放,不落俗套,書畫風格異于常人。清初石濤及八大山人也曾在揚州寄居,并往來于南京等地。
鎮江在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改稱“谷陽”,秦朝時稱“丹徒”,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后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是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劉裕、沈括、米芾、辛棄疾等名人輩出、名聞遐邇。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喜慶之年,為激發民進會員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創作熱情,創作出更多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民進南京、鎮江、揚州三地市委聯合舉辦“翰墨飄香秋意濃——‘寧鎮揚’三地民進會員書畫聯展”,以此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
“三城一水間,孿生寧鎮揚。”作為全國最早探索協同發展的區域之一,寧鎮揚一體化的發展,已經走過20個年頭,書畫藝術上的交流合作也是三地緊密關聯的一個佐證。作為新時代的書畫家,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真切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
- 部 分 作 品 欣 賞 -
南 京 書 畫 作 品
參展藝術家(按年齡排序)
蕭 平 高 云 王永順 肖 鶴 余黎明 劉云虎 高瑞生 董國俊 嚴龍文 孫 洪
姚 媛 樊 蕾 陳 艷 翟 優 唐 正 王麗萍 范海龍 陸 逸 韓 荷 杜 斌 陳明月
蕭平《周恩來總理詩》